北师港浸大研究生院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与影视学院联合推出传播学文学硕士课程,课程专修方向包括:传媒管理、影视与新媒体制片管理、传理学、人工智能与数码媒体、互动媒体、社会工作硕士。
院校师资均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和北师港浸大,且具备高学历和丰富的业界经验;成绩合格的毕业生获颁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文学硕士学位,学位获教育部认可。
01
专业介绍
· 1-传媒管理专修
传播与电影学院(HKBU)与商业管理学部(UIC)联合提供的传播与媒体管理专业文学硕士课程。基于两所院校各自的优势,课程设置以整合媒体与管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主,旨在培养资深媒体人才。
课程包括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知识、商业策略及领导管理等,培养媒体专业人士对领导与管理的敏锐洞察力,进一步发掘学生在媒体行业管理方面的素质和潜能。
· 2-影视与新媒体制片管理专修
课程由浸大传理与影视学院和北师港浸大文化与创意学部联合开设,因应大中华地区影视及新媒体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影视与新媒体策划、融资、制片管理、市场营销、宣传、影院管理、项目开发等全方位培训,旨在培育媒体运营管理人才。
· 3-传播学专修
课程由浸大传理学院和北师港浸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联合开设,除理论与方法等必修课外,学生可以从二十多个专业选修课中选读不同的科目。选修课中有关于社会变迁中的传媒机构与传媒操作方面的训练,亦有着眼于机构/公司传播行为,侧重公关、广告及危机管理等技能训练,课程都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紧密相连。
选修课将传播战略和技能融入公司(机构)管理,强调公关、广告、内部和外部组织行为,也介绍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和危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体现了行业及学界在整合公司管理和传播方面最新的发展和认识。侧重点为媒体机构,公共机构或私人公司,市场营销、广告、公关、销售、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拓展、市场/受众研究等。
另外还有一些选修课侧重传媒体系、媒体生产和内容及受众效果,以及其与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背景,特别是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尤其对媒体领域的发展变迁的认识。除此以外,还在媒体深度分析、新媒体技术、以及媒体管理等方面进行训练,以期加深对媒体理论和社会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 4-人工智能与数码媒体专修
课程由浸大传理与影视学院和北师港浸大理工科技学部联合开设,旨在为学生提供互动媒体传播内容和产品规划,开发和研究方面的前沿知识和技能。学生应熟悉互动媒体产品的基本设计和开发过程以及互动媒体传播的全球行业。
· 5-互动媒体专修
传理学文学硕士新增互动媒体研究专修,为有志于在互动媒体产品开发团队担任重要角色的学生,提供传播理论学习及实践训练的机会,助力带领产品开发、输入创造性想法、转化用户洞察及研究,并于媒体及互联网领域推动互动媒体产品创新。
· 6-社会工作硕士
课程由浸大社会科学院和北师港浸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联合开设,并颁发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学位。本课程专为受过本科社工或社会科学及人类服务相关学位课程训练,并希望增加更多专业知识和提高训练技巧而设,尤其是在精神健康实践领域。此课程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加入新的学术元素、引入新课程以应对社会工作者和当事人所面临不断增加的挑战,比如物质滥用、青少年亲密关系间的虐待、家庭暴力以及精神病人困境。本课程强调小班教学,以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健康实践的能力。我们的心理健康实践专业强调危机管理和有精神疾病的家人两个主题。两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专业研习,尤其是适合从事儿童和青少年工作、家庭服务、健康和心理健康社会工作的人士。
02
申请要求
学历要求:持有(含即将获颁)认可大学之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 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申请人可优先考虑;
有学术研究成果者,或能够证明研究潜力人士也可获得考虑;
英语语言能力(或水平)要求:非全英授课院校毕业生需达到大学英语四级430分或托福(网考)65或雅思5.5。
03
申请材料
本科期间所有课程成绩单扫描件;
学士学位证书及大学毕业证书扫描件(大四在读学生需提交学校开具在读证明);
两封有签名的推荐信;
英语能力成绩单(4级即可)
个人陈述;
一份双面打印的有效身份证扫描件(境外申请者请提供护照扫描件);
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注:人工智能与数码媒体专修课程申请还需提供一份作品集(包括已发表的论文、新闻作品、GitHub 代码库、个人网站等),并提供其他资格认证和奖励证明(如有)。
*注:上述材料中英文皆可,可同时申请多个专修方向。
申请时间:2022.12.9正式开放申请
深圳市博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罗湖区鸿隆世纪广场B座23B备案号:粤ICP备2021011070号